今天是:
你的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惯性“开小差”:治顽疾需下猛药
惯性“开小差”:治顽疾需下猛药
2015-08-21   来源:    点击:399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上班时间逛淘宝、玩游戏、聊天、趴在桌上睡觉……这些“开小差”的行为,在不少人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成了改进工作作风中难以根除的顽疾。受访廉政专家表示,这些“小事”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作风,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连续播发湖北省来凤县正风肃纪视频新闻,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9日,来凤县委通报第一季度“正风肃纪”督查情况,全县8个乡镇党委书记,80多个县直部门“一把手”现场观摩了暗访视频。2名乡镇党委书记、2个县直部门“一把手”和相关直接责任人受到问责通报。截至目前,来凤县共组织6次大规模督办检查,组织200余次明察暗访,召开督查通报会议5次,共有53个行政企事业单位、167人次被问责。 
    4月14日,南通大学政治学院廉政文化教研室主任邵德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来凤县严厉整治公务员‘开小差’行为,通过暗访曝光督促公职人员改进作风,这是制度监督的落实,值得推广。” 
    “开小差”绝对不是小事 
    其实,不只是在湖北来凤,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狠抓工作作风建设,正风肃纪,动真格的。 
    贵州省近期共有290余名公职人员因工作作风问题受到处理。湖南省郴州市暗访公务员工作作风,149人被处理,免职10人…… 
    公职人员上班“开小差”被频频曝光,并对相关人员作出相应处理,说明各地在改进工作作风的行动上迈出了一大步,这一点值得欣喜。可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为什么公职人员上班时间“开小差”的如此之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杜治洲认为,现行的公务员考核机制中对作风建设的评价指标是软指标,少有人因工作作风问题而影响到升迁。这是造成“开小差”行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工作作风无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改进工作作风,禁绝‘开小差’行为绝对不是一件小事。”邵德进表示。 
    “开小差”习惯成自然 
    公职人员上班“开小差”,不是今天才有的,有关部门也不止一次地以各种方式进行过查处,但为何屡禁不绝呢?有网友认为,某种程度上这说明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压根儿没有把这个行为当个事!因为与《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惩戒和辞退条款相比,玩游戏、聊天之类的行为,的确算不上违纪,大家都没有往心里去。于是,便习惯成自然了。 
    杜治洲表示,一方面是部分公职人员长期形成了“开小差”、“磨洋工”的习惯,一时间很难适应新情况、新规定;另一方面是部分公职人员认为中央抓作风建设只是一阵风、不会持久,也不会太认真,所以才会有侥幸心理。 
    “任何制度的出台都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甚至彻底根除之效。”邵德进认为,之所以经常有人违规,一方面是由于积久形成的陋习导致的行为惯性使然,另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形成制度的强力高压态势。 
    要打痛“开小差”者 
    有网友认为,湖北来凤、湖南株洲等地改进作风的方法并不新颖,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他们敢于下真功夫,敢于作出真处理。
    杜治洲认为,一是“正人先正己”,单位或部门一把手必须培养和提升廉政领导力,树立榜样,影响下属;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搜集作风建设的视频或照片,以此作为处理违规公职人员不可抵赖的证据;三是真正发挥公众监督的力量,制定详细措施,奖励公众通过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举报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问题。 
    邵德进表示,一方面,需要引起全体公职人员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上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必须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制度执行力,打痛“开小差”者。 
    要使公职人员时时处处谨慎地维持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除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和严格执纪执法之外,外在的监督同样十分关键。“只有让每一个公职人员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监督的存在,并施以严厉的惩罚,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开小差’行为。但此事任重道远。”邵德进最后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 四川乐山原副市长每年敛财200万元 有数十情妇
下一篇: 权力要想不被滥用,就必须接受监督
平远县纪委监委 版权所有 地址:平远县委大院 联系电话:0753-8823208
粤ICP备2020120710号